你知道世界上第一辆出租车是怎样诞生的吗?
添加时间:2025-05-13 15:45:53
来源:
上个周六下午,我应邀去参加一个老战友的聚会晚宴,大约5点钟我出门下楼,在路边拦下一辆的士车,拉开车门刹那,司机瞄了我一眼,车起步后,他问我:“大叔,基建工程兵是什么意思?”这位司机看上去年龄不到30岁,我说:“你怎么知道我是基建工程兵?”他说:“你穿的体恤衫胸前不是有基建工程兵几个字吗?”哦,还真是,去年基建工程兵部分转业战友搞联欢活动,统一制作的体恤半袖每人一件,我今天是穿在身上的。我说:“基建工程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兵种,建设方针是:劳武结合,能工能战,以工为主。”司机听着连忙点头。我说:“有一首歌你应该听过吧?”我说着就唱起来,“1979年,那是一个春天,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…”司机笑着说:“大叔唱歌还可以啊!”我说:“你知道一个圈不?”司机说:“不知道。”我说:“你这孩子,咱们现在就正在这个圈子里跑呢,”他一脸茫然,我说“圈”就是“特区”,深圳经济特区,他说:“哦,那知道知道,叔你继续说下去。”
图出租车,在国外叫“taxi”。我们的哥的姐很多都是开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出租车的老司机了,但大家知道,世界上的第一辆出租车,是怎样诞生的吗?
关于“taxi”的来历,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。1907年初春,一天夜晚,美国富二代亚伦和他的女朋友一起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。
那时,在美国,也没有出租车,只有马车来拉客。歌剧散场时,亚伦拦住一辆马车,询问车夫价钱。
图片
虽然距剧场只有半里的路程,但车夫却口出天价,喊出比平时10倍还要多的车钱。亚伦深感离谱,于是就与车夫争执起来,结果车夫将亚伦打倒在地。
在亚伦伤好以后,为了报复车夫,他想到这样一个办法,用汽车来挤垮马车。之后亚伦请来一位修理钟表的朋友,让他设计并制作了一个计程仪表,并给出租车命名为“Taxi-car”,这就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通用的“Taxi”的来历。
1907年10月1日,世界上第一辆真正的“的士”在纽约街头亮相。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出租车的来历。
图片
出租车简介
出租车,供人临时雇佣的汽车,多按里程或时间收费,也叫出租车。台湾称作“计程车”,广东及港澳地区称为“的士”,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一带则称为“德士”。出租车英文“taxi”为“taximeter”之略称,即为“计程表”或“里程计”。
在早些时候,出租车司机根据估计的路途距离来收取车费。但到19世纪晚期,有人发明了可自动测量车辆实际行进距离的计程器(taximeter),这个单词取自法语里的taxe和metre(相当于英语的tariff和meter)。
正是由于计程器的发明和应用,出租车很快就被人们称作taxicab,或简称为taxi。该词在英语、法语、德语、荷兰语、西班牙语、葡萄牙语、瑞典语、丹麦语、挪威语中拼法一样。
图片
“打的”这个词语并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语,而是源自粤语。出租车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香港和广东地区较早出现,于是粤语中也就相应地有了“搭的士”的说法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出租车这一新事物也成为内地社会生活的需要,“搭的士”的说法就传到了内地。
“深圳原是广东省的宝安县,不是经常说的边陲小镇小渔村嘛,建立特区之初,这里也就两三万人口,连个柏油或水泥道路都没有,在1980年的时候,深圳只有一班由侨社开往东门汽车站的公共大巴,直到1985年有了深圳市公共汽车公司,全市也只有两条公交线路。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,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命令,调动两万基建工程兵来特区参加建设,当时的深圳基本上是荒坡野岭,到处是荆棘杂草,生活环境十分恶劣,交通,通讯,吃水等等条件都十分差,我们刚到深圳时,最繁华的城中心就是现在东门老街旁边的工人文化宫那一块儿,全市只有一个农贸市场也在东门那边叫南塘市场。基建工程兵来到以后,吃住在荒山野岭用芦苇席搭建的棚子里,与蚊子,蛇,老鼠为伴,在半山坡打井饮水。他们开山劈石,平场地,修污渠,建起了市委办公大楼,深圳乃至全国的第一栋高楼电子大厦,罗湖第一幢高层建筑国商大厦,第一幢高档酒楼泮溪酒家,第一座大型商场友谊商场。1983年集体转业成为多家市属施工企业,这支队伍曾历经艰难困苦,经历过物质匮乏,精神上的苦痛和失落,但他们一路走来,是永不言败,特区建设和发展能有今天,他们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。”
图片
我看这年轻司机听的入了迷,明显的放慢了车速,该超的车也不超了,到了战友聚会地点,我示意司机停车,拿手机要给他扫码支付车费,他说没有二维码,我忙在包里找出了现金给他,他把我手推开,笑着说:“叔,车费不用给了,您快下车吧,但愿有缘再拉你,我得赶紧走,交班时间到了。”显然这位小师傅是有意给我免费乘车的。
由此我又想起了八年前有一次也曾被的士司机免收乘车费的事。说出来显然使文章脱离了思想主题,就当故事讲了。
那天晚上,我在罗湖参加一个饭局,因为喝了酒,回家打的士一路上有点晕晕乎乎的话就多了,开车的也是一位年轻司机,聊天得知他老家江西,来深圳开出租车才3个月,我就给他讲起深圳建设和发展的历程,讲两万基建工程兵来深圳参加特区建设的艰辛和丰功伟绩。
车行至红荔路关山月美术馆附近时,遇到红灯,我手指向如今美丽的莲花山公园,以老资格的口吻对年轻的士司机说,我来深圳很早,这地方早年属岗厦村,深圳特区建立早期许多潮汕地区的人曾在这里租地种养,华泰公司还曾在那里建了个简易小区,公园这条通往坡跟的路1991年前后曾经是食街,食街尽头后面坡上有当地人的坟墓和装尸骨的坛坛罐罐,那年轻司机看我一股酒气,以为我喝多了在胡说八道,脸色大变,以异样的眼神看我,因为他来深圳时间短,根本不知道这深圳早先的情况,对我的口齿估计也没有听准确,其实我酒喝的不多,头脑是清醒的,司机应该是心想这么漂亮美丽的莲花山公园,那会有什么食街坟墓和装死人骨头的坛坛罐罐,我又给司机讲了我曾在山上见过野猴子,这附近某某地方早先是枪毙犯人的地方等等。
过了两分钟,就到了我要下车的市政大厦位置,司机立马停车,我正在身上摸车费钱,司机就让我先下,我不明就里遵从司机边掏钱便下了车,正要给钱,司机油门一踩跑了。他应该以为我是痴人说梦,醉汉装逼说鬼话,万一是个泼皮呢,赶紧离开是越快越好。
我被司机拒收停车费,白坐了人家的车,内心是歉疚的。之前只是听说过有司机拒载现象,还没有听说过有司机拒收乘车费的。虽说两次拒收的原因各异,两个故事放在一起似乎风马牛不相及,但归根到底,结论只有一个,那就是作为早期来深的两万基建工程兵,我们是特区建设和发展的先驱者,真正的开荒牛,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人。: